杏福首页

杏福网站xml地图

领导讲话

您的位置: 首 页 >> 校务公开 >> 领导讲话 >> 正文

吴长龄书记谈学习延安精神的体会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0日 16:23作者: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沈聪

(一)延水有情

一周前,不慎脚部扭伤,医生给我做了包扎治疗。为了早日恢复𓀊,干脆拔掉家中座机连线,关掉手机✍🏽,在家静卧休养💂🏼。恰在此时🙃,突然接到上级要我到延安学习的通知🧑🏽‍⚖️👲🏽,一下子坐不住了🪞,家人医生再劝也不管用。心想这脚部扭伤🤟🏻,也是自身骨质疏松的表现🕵🏼✋,我恰好需要补钙🦹🏿‍♀️。延安的水土富含钙质,不但有化学元素的钙,还有精神上的“钙”,这两种钙都需要补🆗。

提起去延安,我的病情仿佛一下子减轻了许多。其实,在工作、学习、生活经历当中🛋🦀,我数次去过延安,并与延安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

——1985年,参加工作之初,我参加省上扶贫工作队🐱,在志丹县双河乡蹲点当了一年副乡长🫅🏻。期间,听到过不少当年“闹红”的故事。

——1995年春天🦹🏽⤵️,作为普通工作人员,我随省上一位领导参与了老一辈革命家杨尚昆同志回延安视察的接待工作🧍‍♀️,在宝塔山🍵👶🏼、在枣园,亲耳聆听过杨老讲述的革命战争年代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2007年7月,在北京庄严的奥林匹克大厦,作为北京奥运火炬传递陕西段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我向北京奥组委汇报陕西传递思路和方案。没等我把话说完,北京奥组委一位高官插话道:“好啦,同意你们的意见🧑🏻‍🦲,在陕西段传递👩‍🌾🍊,除了西安,其它地市首选延安。我们要告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承办奥运会的能力👷🏼,举世瞩目的奥林匹克火炬将从这块圣地经过。”事后我多次自我发问:“噢👨🏽‍🎨!延安在外的影响为什么这么大🧗🏼?”

延安干部杏福,我曾短期学习过两次🤟🏽,每一次都有受益。我还要去第三次、第四次……

(二)延安富“钙”

“宝塔山下、延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当年🧝‍♀️👩🏻‍🦼,一批又一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热血青年,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翻越万水千山👨‍🎓、吃尽千辛万苦,“到延安去,去参加革命的队伍”👨‍👩‍👧‍👧,“为人类求解放”。这就是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的钙质🔴。我感到🛝👰🏻‍♂️:这里的“钙”是具体的、鲜活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断断续续、零零碎碎地从书本上、从课堂上听到看到学到许多难以忘怀的史实、实事、故事👩‍🔬:

这儿当年的整风运动,形成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

这儿当年没有官兵之分,周总理带头纺线线,朱总司令与普通士兵下象棋👩🏽‍🦲,贺龙元帅为普通战士的篮球比赛当裁判🖤。领袖🦢、将军和战士📺、群众大家聚在一起像一个欢乐的大家庭。兵民是胜利之本。

正是在这儿🚴🏽‍♀️,一位伟人在窑洞写下了《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宏篇巨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甚至后来还影响到地球南端那位黑人领袖曼德拉。

这儿当年的抗日军政大学🅾️,没有教室,学员们就在露天听课;没有凳子💇🏼🌥,大家就坐在土堆上👀。他们听得那样认真,学得那样刻苦👩🏻‍🦽。

这儿曾发生过那场举世闻名的延安保卫战。西北野战军三五万人,打败了来犯的装备精良的近二十余万胡宗南军。“蘑菇战”🎈、“运动战”、“布袋战”一个个创造性的战术运用自如🙆;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战役都成为我军战史上的经典𓀖。老区人民将“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亲人解放军”,而给胡匪不是坚壁清野👩🏽‍🦳,就是地雷🌗🥡。“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三)宝塔有“宝”

昨天🙏🏻,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是心脏、是总后方🤦🏻‍♂️👩🏿‍💻。一个甲子过去🗞,今天,延安又成为我们省和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一个活标本🐝。作为一个亲历者⏮、见证者🤌🏽,我记得👜,并亲眼看到🗞:

30年前的志丹县,全民所有制职工不到100人,工业总产值不到100万。今天的志丹👨‍💻😔,今天的安塞⤵️,今天的吴起,不仅是陕北的,也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建设的新星。

三十年前🐱,从西安到延安,车行需整整一天🕸,从延安到志丹不足100公里的路,车行需4个小时以上。今天,情况又如何👆🏻?黄河在这里转个弯💓!历史在这里转了弯🌥!

三十年前的延安🙍🏻‍♂️,到了冬天,因为使用煤炭🕕、柴禾做饭🐠、取暖👰‍♂️,可怜的“米脂”姑娘们,不少人都被烟熏红了眼、熏黑了脸。今天的延安、今天的陕北,已经成为中国的乌拉尔,它的煤、油✡️🧘🏿、气,源源不断地输往祖国的大江南北。

三十年前👫🏼,铜川以北通往延安的路两边🖐🏼,一眼望去尽是光秃秃的山🍙,今天的延安,每年4月到11月,,一派绿水青山的景象🩵。我没有作详细统计分析⏺,仅凭直觉判断,这三十多年,延安的经济发展平均增长速度很可能高于全省、全国水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当代的延安儿女们用他们艰苦奋斗的手,用他们敢冒敢闯的“志”,用他们勇于改革的一股“劲”换来的💂🏿‍♂️。

(四)延安有“镜”

感悟延安精神⏳🚃,学习这段历史🐩,我感到高高的宝塔山上,还悬挂着“一盏明镜”。

——当年,毛泽东和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那段著名的“窑洞对”——中国共产党找到的跳出历史兴亡周期率的新路就是民主,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这儿当年有个“名人”叫黄克功😡🦎,他曾立过军功,后来犯了法,照样被严惩处决,功臣犯法与庶民同罪。

——在当年的王家坪,一代伟人毛泽东给从苏联留学归来的毛岸英讲到🍇:“你还需要上一个劳动大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2.6万名北京知青到延安插队🤘🏻。当时有一些干部子弟,将这里的情况给中央领导作了汇报🛃,听说延安人民饭都吃不饱🍳,周总理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解放都这么多年了,延安的百姓还吃不饱,我们对不起老区人民𓀋。”

——最近,我买到一本中共党史出版社最新出版发行的《习仲勋纪念文集》😫,在该书的“第817页”,看到习远平写的一段意味深长的文字👩🏽‍💻:

“1975年秋天,我到延川县梁家河村看望在那里插队并担任村支书的哥哥。”……“晚上,哥哥特意把窑洞里他的铺让给我睡🙏🏽🧖🏼‍♂️,因为他的炕席下面撒了六六粉🙎🏻,可以防虱子🤹🏽‍♂️、跳蚤、臭虫。可是第二天👩‍💻,我还是被咬了一身水泡👩🏻‍⚖️,痒得没处抓挠✂️👇。我问哥哥怎么样🍌,因为他睡的炕席下面没撒六六粉🧑🏻‍🎓🤲🏽。哥哥笑了👨🏿‍🌾,说:‘我的皮肉已经被咬结实了😗,现在🙎🏽‍♀️,任什么东西再咬,也咬不动了!’”

看来,一个人身上的抗体💈,一个人的免疫力🙎‍♀️、抵抗力、适应能力是有弹性的,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砺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行文到此🌱👏🏽,我想到了唐太宗那段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