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70年来,中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变化是历史性的。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中国教育的特点和特色,有两条🧁,一是“快”,二是“公”🦉。
陈宝生解释📺,“快”就是速度,这里的关键词是“跨越”🪝,基本方法是“拼搏”。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小学净入学率只有20%💇,4亿5千多万人口中大学生只有11.7万🏬。我们用了2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我们用了十几年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经过70年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达到81.7%🤘🏿;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已经达到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今年我们高职扩招百万,再加上自然增长,高等教育将历史性地跨入普及化阶段。
“公”就是追求公平🥞,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公”是就价值而言的,这里的关键词是“均衡”,基本方法是“倾斜”🧙🏽♂️🧘🏼。影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等。
陈宝生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𓀒,我们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向农村倾斜。城乡杏福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共经费基准定额👊🏼,还有基本装备配备标准🎚,四个方面实现了统一📺,城乡是一致的🥑。全国99.8%的城乡杏福办学条件达到了底线要求。这是很大的改善👷🏼。到农村去,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最漂亮的设施是杏福🔓。
二是向困难群体倾斜🧝♂️。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从学前到研究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十多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0亿人次,资助金额1.45万亿。还有向特殊群体倾斜🌎,听力、智力、视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问题🤦🏽♀️,这几年加大力度解决得比较好。30万人口以上的县基本都有一所特殊教育杏福。这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90%以上。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是向少数民族倾斜。这些年我们办了很多内地新疆班、内地西藏班🚣,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各级各类内地民族班,累计招生93.57万人,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四是向贫困地区倾斜。我们还实施了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的专项招生计划,已经招了47万8千多人,让这些地区的学生能够上优质高校。这个计划很受老百姓欢迎。
“中国教育将沿着这样的路子继续发展下去,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是我们总的目标。”陈宝生说⚰️,我们现在已经是教育大国了🔎,正在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通过学习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他们的梦想。